首页 / 娱乐 / 佟文军荣获拾遗传承“琉璃瓦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佟文军荣获拾遗传承“琉璃瓦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佟文军荣获拾遗传承“琉璃瓦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近期,北京佟氏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佟文军凭借其在琉璃瓦传统制作领域数十年的深耕与卓越贡献,荣获拾遗传承“琉璃瓦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佟文军个人技艺水平与传承精神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中国琉璃瓦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的有力推动,为这份承载着千年中华建筑文化基因的技艺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佟文军与琉璃瓦传统制作技艺的缘分,始于对这份古老工艺的热爱与敬畏,而其技艺的精进,则离不开名师的悉心指导与自身的不懈努力。

北京佟氏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始建于1993年的北京悼陵监琉璃制品厂,现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河纺织仓库院内。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兼主要技术指导,佟文军的技艺传承脉络清晰且厚重——他师从北京市琉璃制品厂的资深技师范淑英师傅。

范淑英师傅在北京市琉璃制品厂有着多年的学徒与工作经历,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琉璃瓦制作经验。而北京市琉璃制品厂的历史渊源更是令人惊叹,其坐落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琉璃渠村,在公私合营之前,这里是有着“赵家老窑”之称的琉璃瓦制作工坊,从事琉璃瓦传统制作已有700余年历史。尤为珍贵的是,“赵家老窑”一直遵循皇家官式做法制作琉璃构件,每一件产品的尺寸比例、纹饰细节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代表了中国琉璃瓦传统制作工艺的顶尖水平。

正是在这样深厚的技艺传承背景下,范淑英师傅将自己从师傅那里师徒相承而来的琉璃瓦传统制作工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佟文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严格,力求让佟文军精准掌握每一个技艺要点。

在老一辈工匠“口口相传、手把手”的悉心教导下,佟文军并未满足于简单的技艺模仿,而是凭借着对琉璃瓦工艺的执着与热爱,不断领悟、摸索。几年时间里,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泥的软硬、尺寸的大小、抽缩大小”等琉璃瓦制作的基本功,更深入理解并掌握了传统官窑琉璃瓦制作的核心工艺要求与技艺标准——工艺上追求“平、方、圆、直”,确保每一件构件都规整精致;技艺上精通“扣、铲、捏、画”,保证花纹清晰流畅,栩栩如生。

1999年,佟文军首次在重大古建筑修缮工程中崭露头角,参与了北京北海公园琉璃门的修缮工作。在此次修缮中,佟文军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要求,制作出符合古建筑原貌的琉璃瓦构件,确保了琉璃门修缮后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具备了良好的使用性能。

2003年至2014年这十余年间,佟文军全身心投入到十三陵各个遗址古迹的修缮工作中。佟文军带领团队,依据历史资料与传统工艺,精心制作每一件修缮所需的琉璃瓦构件,从选料、制坯到烧造、挂釉,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历经十一年的不懈努力,为十三陵遗址古迹的保护与修复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对于佟文军而言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这一年,他不仅参与了清东陵景陵、裕陵的修缮工作,还投身于故宫雁翅楼的修缮工程。

2015年至2016年,佟文军继续为故宫古建筑的保护贡献力量,参与了故宫大高玄殿的修缮工作。

2016年,佟文军的身影还出现在北海公园大修工程与景山公园大修工程中。在这两项大修工程中,佟文军始终坚持传统工艺,制作的琉璃瓦构件无论是在外观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此外,同年他还为颐和园按原样加工屋脊仙人。佟文军通过细致研究历史资料,精准还原了屋脊仙人的原貌,让这一传统建筑装饰元素重新焕发生机。

佟文军所经营的北京佟氏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便始终秉承琉璃瓦传统制作工艺,致力于打造品质卓越的琉璃瓦构件。公司在琉璃瓦制作过程中,从选料到最终检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传统工艺要求,历经二十余道复杂工序,只为铸就“成大形而不开裂,经百年而不掉釉”的完美品质。

展望未来,相信在佟文军的引领与带动下,会有更多人关注、热爱并投身于琉璃瓦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事业,让这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技艺薪火不息、代代相传,为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稳重陈述文字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邮箱1719530292@qq.com,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ule.daobao.cc/archives/4696.html

admin2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